军备调整是提升战斗力的核心环节,合理配置兵种与装备直接影响战场表现。部队扩容的基础在于提升指挥官等级和军营等级,前者通过完成任务和活动积累经验解锁更多编制空间,后者则直接增加单军营容量。科技研究应优先选择能增强部队规模或战斗力的项目,例如增员令或招兵买马卡等道具可快速实现临时扩容。联盟合作也能通过共享科技加成间接提升部队容量,但需注意资源分配与长期管理的平衡。
兵种质量与装备搭配是军备调整的另一关键。步兵虽基础但编制数量庞大,适合前期开荒;反坦克炮对轻型装甲有显著克制效果,需优先部署对抗敌方坦克单位。重型坦克如M26潘兴适合作为防御核心,而自行火炮M40则承担远程火力压制。装备套装能提供额外属性加成,例如特定组合可提升装甲防御或火炮射程,需根据战场需求动态调整。空军单位如轰炸机与战斗机在后期具有战略价值,但需确保防空力量充足以避免被针对性打击。
钢铁和橡胶是生产高级军备的核心材料,需通过升级资源建筑或占领野外采集点保障供应。任务奖励的加速水晶应优先用于关键兵种的生产线缩短建造周期。战时经济类策略可短期内大幅提升资源产出,但需配合军团协作实现资源互补。注意避免过度消耗单一资源导致兵种生产线失衡,例如过度发展陆军可能削弱海军和空军的即时支援能力。
战场适应性调整要求根据敌方部署灵活变更战术。侦察机或无人机提供的实时情报能识别防御薄弱点,便于集中火力突破。多兵种协同作战时,坦克需吸引火力掩护炮兵推进,步兵则负责清除防空设施。地形因素如山地和森林会影响部队移动与攻击效率,需提前规划行军路线。遭遇战需保留快速反应部队应对突发状况,而攻城战则要预留工程单位修复占领后的建筑。
后期军备优化需注重军团城市的高级兵种生产。改造普通城市为军团城市可解锁特殊军备,通过商业区实现资源集中调配。军需部的运输功能能跨城市调配补给品,确保远征部队持续作战能力。注意平衡个人发展与军团贡献的关系,过度依赖军团支援可能导致独立作战能力下降。重建被摧毁的炮塔和资源点应优先于其他设施,以快速恢复防御与生产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