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地被攻破是许多玩家面临的常见问题,但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操作,可以有效减少损失并快速恢复。当基地被攻破时,系统会自动启动紧急避险机制,将基地重建在新的地点。这意味着玩家不必担心彻底失去游戏进度,但需要重新规划发展路线。应优先修复关键建筑,如资源采集设施和船坞,确保基础产能尽快恢复。利用剩余的动员令加速关键建筑的建造,缩短恢复时间。
基地被攻破后,资源储备往往所剩无几,因此需要重新分配工程船采集优先级,优先确保金属和晶体的稳定供应。建议将工程船集中部署在高等级矿点,并升级开采设备以提高效率。若资源紧张,可暂时放弃重氢采集,集中保障基础资源需求。前哨站与矿点的连接能提供额外产量加成,合理布局前哨站网络能显著提升资源恢复速度。
在恢复阶段,应避免与高战力玩家正面冲突,转而以防御性编队为主。护卫舰和驱逐舰成本较低且建造速度快,适合作为临时防御力量。若拥有高级舰船蓝图,可优先修复战列巡洋舰或航母,但需注意指挥值消耗。撤退功能需谨慎使用,舰队返回时可能暴露新基地位置,建议在安全区域设置临时集结点,避免直接撤回基地。
长期来看,加入活跃的联盟是减少挨打风险的关键。联盟不仅能提供资源援助和军事庇护,还能通过联合防御或战略打击威慑敌对玩家。在基地迁移时,优先选择联盟控制的资源区或高安全性星域,利用同盟的前哨站和采矿平台共享资源。联盟成员的情报共享能提前预警潜在威胁,为防御争取时间。
封锁任务可用于干扰敌方采矿,但需注意避免过度挑衅导致报复。战略打击能远程削弱敌方建筑群,但需配合舰队补刀才能彻底摧毁目标。日常任务中的运输和科研委托能提供额外资源,适合在恢复阶段选择性完成。通过持续观察敌对势力的动向,灵活调整策略,可以逐步扭转被动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