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止师级进攻的核心在于建立多层次的防御体系,包括合理布置防御建筑、优化兵种搭配、利用地形优势以及保持资源与情报的持续供给。师级进攻通常由大量重型单位组成,正面硬抗极易造成资源耗尽,必须通过战术调整削弱敌方攻势。防御方需提前规划炮塔与防空设施的位置,确保火力覆盖关键路径,同时利用侦察单位掌握敌军动向,避免被动应对。
兵种配置上应以反坦克炮和榴弹炮为主力输出,配合轻型坦克作为机动防御力量。反坦克炮对装甲单位有显著克制效果,应部署在丛林或建筑后方获得地形加成;榴弹炮则负责范围压制,需布置在射程能覆盖敌军集结点的位置。防空炮必须分散布置以避免被轰炸机集中摧毁,同时需保留至少一队战斗机用于拦截敌方空中支援。防御时切忌将所有部队集中固定点位,应采用梯次部署延缓敌方推进速度。
河流、山脉等天然屏障能有效限制敌军机动路线,在这些区域前置侦察单位可提前预警。若主城周边存在森林或丘陵,应将炮兵阵地设于其中以获得隐蔽加成。桥梁和道路交汇点必须设置雷区或临时工事,迫使敌方工兵暴露在火力范围内。防御方还需定期清除周边视野盲区,防止敌方利用阴影区域迂回包抄。
保持充足的钢铁和石油储备以确保快速补充损毁单位,医疗帐篷等后勤设施需远离前线但保持有效覆盖范围。加入活跃联盟能获得紧急支援,通过共享视野和协同防御应对大规模进攻。防御期间可启用钢铁熔炉战时经济等策略临时提升资源产量,同时利用干扰射击保卫祖国等战术策略削弱敌方攻击效率。
通过战报分析敌方进攻模式,若对方侧重装甲突击则增强反坦克力量,若偏好空中打击则扩充防空网络。定期升级防御科技并轮换驻防部队可避免战术僵化。记住所有防御布置都需保留应急撤退路线,当战线崩溃时及时保存有生力量比固守更重要。持续优化这套体系将使师级进攻的威胁大幅降低。